第4章 太医院里续新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玄参更名记:康熙朝避讳轶事》
nbsp第四章nbsp太医院里续新篇
nbsp康熙三十年孟夏,太医院南院的编修书房里,孙之鼎正对着一盏羊角宫灯校勘《本草正义》。案头摊开的宣纸上,34;元参34;二字用松烟墨写得饱满圆润,笔锋处隐隐透出清苦药香——那是用四明山元参汁研磨的特制墨锭。他指尖划过新刻的书版,梨木上的34;元34;字钩画如玄参根须般蜷曲,恰与三年前嘉兴龙舟上的根块纹路暗合。
nbsp34;院判,浙江贡来的元参标本到了。34;小吏捧着鎏金药匣进门,匣中根块用明黄绸缎包裹,正是四明山今年的头茬贡药。孙之鼎打开匣盖,见根块黑润如墨玉,断面的菊花心在烛光下流转金纹,竟天然形成34;元34;字纹路。他想起南巡时康熙指尖的微凉,遂提笔在书稿中写道:34;元参,原名玄参,避圣祖仁皇帝讳,改39;玄39;为39;元39;,非独避讳,实因药性入肾,肾为元本,故名。其色黑属水,味苦寒属火,得水火既济之妙;
nbsp窗外忽然传来太医院值房的更鼓,孙之鼎搁笔取过御赐的紫檀药匣,匣底刻着康熙御笔34;元参34;,每笔起锋都带着细微的药香。三年前在南湖龙舟上,皇帝正是用这匣盛着玄参,如今匣内仍残留着清苦气息,与新到的元参标本遥相呼应。他忽然想起四明山药农的诗:34;玄根藏地脉,元德济苍生34;,遂命刻工将诗句刻在书版边栏,作为34;元参34;条目的注脚。
nbsp一、御笔入典的玄机
nbsp编修《本草正义》的第三年,孙之鼎特意奏请康熙御览34;元参34;条目。当黄绢奏折送回时,34;元参34;二字旁多了朱批:34;元者,本也,此药得先天之本,朕以为名甚合。34;朱红墨迹中竟混着淡淡的药香,想必是皇帝用元参汁调的朱砂。孙之鼎将朱批摹刻在书版上,见那34;元34;字的末笔收锋处,恰与玄参根须的走向一致,宛如一条金线贯串古今。
nbsp太医院的老药工们闻讯,悄悄在药匣上拓印御笔34;元34;字。有位须发皆白的王姓药工,曾在康熙首次南巡时负责煎药,他摸着刻版叹道:34;当年圣上嫌39;玄39;字犯讳,如今这39;元39;字倒比39;玄39;字更贴切——您瞧这根,补的不就是肾元吗?34;说罢从袖中取出三十年前的煎药记录,泛黄的宣纸上34;玄参34;二字已被虫蛀,唯独34;参34;字右下角,有个模糊的34;元34;字批注,正是孙之鼎的笔迹。
&nb
第4章 太医院里续新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