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作为独立中药材的历史渊源与史料考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中国药典》将党参功效明确为“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气血不足等证。这一功效定位与清代文献中的“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一脉相承,但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细化,如调节免疫、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2025版《中国药典》新增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项目,强化了对党参质量控制的要求,体现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的结合。
nbsp四、地域文化与名称演变的关联:潞党参的形成
nbsp清代上党地区(今长治)因行政区划调整更名为潞安府,当地所产党参逐渐被称为“潞党参”。《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产于山西太行山潞安州等处为胜”,强调其道地性。这一名称的形成不仅反映了地域文化认同,也与党参的功效特性相关——潞党参因生长环境独特,被认为“味甚甜美,胜如枣肉”,成为清代宫廷贡品,进一步巩固了其独立药材地位。
nbsp五、史料考证的核心结论
nbsp1.nbsp名称演变的关键节点
nbspnbsp东汉至明代:“上党人参”特指五加科人参,文献记载集中于《说文解字》《唐新修本草》等。
nbspnbsp清代:“党参”名称首载于1757年《本草从新》,并通过“防风党参”“狮子盘头”等特征完成品种分化。
nbspnbsp现代:《中国药典》确立桔梗科党参(Codonopsisnbsppilosula)为正品,完成名称与品种的最终统一。
nbsp2.nbsp品种替代的科学依据
nbsp清代医家通过形态特征(狮子盘头)、功效差异(平和补中)和地域来源(潞安府)将桔梗科植物独立为新药材,这一过程体现了传统药物学“辨状论质”的智慧,也为现代中药品种鉴定提供了历史范本。
nbsp3.nbsp临床应用的规范化路径
nbsp党参从早期作为人参替代品,到清代中后期在医案、方剂中独立使用,最终成为补气方剂的核心药材,这一路径反映了中医药对药材资源变化的适应性调整,也验证了其功效的可靠性。
nbsp六、历史启示与现代价值
nbsp党参的历史演变揭示了中医药发展的两个重要规律:
nbsp1.nbsp资源适应性:当传统药材资源枯竭时,通过品种替代和功效再评价实现可持续利用。
nbsp2.nbsp经验科学化:从形态描述到现代药理学研究,党参的功效定位始终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体现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互补性。
nbsp如今,党参作为国家重点保护中药材,其种植、加工和质量控制已纳入现代标准体系,但其历史渊源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辨状论质”方法,仍为中药现代化提供着深刻启示。
喜欢。
党参作为独立中药材的历史渊源与史料考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