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开局被孙策追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不依靠世家,真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何牧民守土...

    nbsp主公又如何征讨四方?”

    nbsp阎象的一番质问,让李横哑口无言。

    nbsp在干咳了几声后,他嘿笑着说道:“子芝,咱们不是有童子营嘛?

    nbsp你再撑几年!

    nbsp等这些孩子稍微大一点,就可以为你分忧了。”

    nbsp“主公!...”阎象悲愤无比地大吼了一声,“象已经撑不下去了。

    nbsp就算能撑下去,又如何?

    nbsp那童子营中,至少有八百人是专于武事的。

    nbsp即便再过上几年,等这些孩子都长大了,也不过是给象补四百个人罢了。

    nbsp可到时候,谁又知道主公治下的地盘,会扩展到多大?

    nbsp这四百人补充进来,又够不够用?”

    nbsp“嗯!...这个!...”李横磕磕巴巴地道:“子芝,要不...,我们招一些寒门子弟?”

    nbsp阎象撇了撇嘴,看向李横的目光中,满是不屑。

    nbsp“主公可知,培养一个识文认字,懂数算的文吏,需要投入多少资源?多少时日?”

    nbsp“呃!...”李横摇了摇头。

    nbsp“三年!至少三年!”

    nbsp阎象伸出三根手指,在李横的面前晃了晃。

    nbsp“在这三年时间里,至少要让这些人能读、会写三千字,才能毫无滞涩地处理往来公文、函件。

    nbsp而要达到这种程度,则至少要准备百余部典籍,才可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主公可知,上百部典籍,刻在的竹简上,有多少?”

    nbsp李横又是愣愣摇了摇头。

    nbsp“主公在皖城的卧室,至少要两间,才能装得下这百余部的典籍。

    nbsp这么多的典籍,又哪里是普通的寒门之家所能拥有的。”

    nbsp“那...”李横看着阎象,略显迟疑地问道:“子芝又是从何学得这一身本领的?”

    nbsp“象?”阎象楞了一下后,用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语气说道:“象年少求学之时,也是吃了很多苦头的。

    nbsp象本扶风郡人氏。

    nbsp在扶风郡,我们阎家,也算是乡间豪族。

    nbsp因此,族内也保有一些典籍。

    nbsp不过,却是不多,只有三十余部。

    nbsp幼年时,象以这些典籍开蒙之后,便在四处拜访,扶风郡的各大世家、豪族,以求阅典籍。

    nbsp有些人家很好说话。

    nbsp只要上门诚心恳求,便让象尽观典籍。

    nbsp可有些人家,就不那么好说话了。

    nbsp这个时候,象要把自家典籍拿出来,让其复刻一遍,才可让象观阅其家藏典籍。

    nbsp就这样过了五年,象自感稍有所成,才离开扶风,外出游学。

    nbsp可是...”说到这里,阎象的脸上已经满是苦意,“象即无才学,也无名声,外出游学,又哪里那么容易。

    nbsp幸好,汝南袁氏于此时大开方便之门。

    nbsp天下学子,不问出身,不问名声,只要诚心向学,便可入袁家求阅典籍。”

    nbsp“子芝就是这么入的袁家门?”李横问道。

    nbsp“是的!”阎象点了点头,“象之前说的,还只是文字方面。

    nbsp一名合格的文吏,还必须要懂数算之道。

    nbsp否则,如何计算钱粮诸物的进出、损耗?”

    nbsp“那...”李横问道:“童子营和那五十八个人,你们是怎么培训的?”

    nbsp“能够在松兹收降我等袁术余部,主公应该感到幸运!”阎象臭屁而又不客气地说道:“我等到松兹的时候,便携带了两百余部的各种典籍,。

    nbsp另外,那五十个名文吏,也均出身于汝南袁氏。

    nbsp这些人,或是袁氏的家生子,或是投奔袁氏的寒门子弟。

    nbsp他们跟随袁公路多年,不但熟悉军、政两方面的基层事务,而且由于长期处理钱粮等物,更是精通数算之道。

    nbsp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主公才可以专心征伐大事,而不必为那些杂事分心。

    nbsp也是因为有了他们,象才可以培训,主公请托的五十八人和童子营。”

    喜欢。

第131章 不依靠世家,真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