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一人纵横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72章 凤翔于天(17)[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后唐天成二年的暮春,洛阳城的柳絮总在巳时裹着牡丹香。石敬瑭攥着那枚鎏金铜符蹲在天津桥的石狮下,符上的兽纹绿锈顺着“晋”字的笔画蔓延,在符尾缺角处凝成个细小的狼牙形——这形状竟与昨夜从邙山古墓掘出的铁镞残段完全相同。阿鸳用皮囊里的浊酒擦拭那半块陶砚,砚底的刻痕里突然渗出点朱砂,色的浓淡与桥墩石缝里的墨迹如出一辙。

    nbsp“你听那队骑兵的马蹄声往城北去了。”阿鸳突然按住他的手腕,石敬瑭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队银枪效节军正纵马穿过定鼎门,甲胄上的云纹在日光里泛着冷光。阿鸳认得其中三人的徽记——河东节度使的狼头旗、卢龙军的鹰隼纹、成德军的熊罴章,连起来的方位竟与陶砚背面的刻痕完全吻合。他突然注意到每根桥栏的柱础都有被凿过的痕迹,凿痕里的木屑混着墨汁凝成个与怀中《河朔兵防图》上“秘道”相同的符号,只是最末一道弯处,被人用朱砂补了点,点的形状与鎏金铜符的狼牙形正好相合。

    nbsp“这些柱础是按八卦排列的。”石敬瑭数着桥栏的数量,不多不少正好六十四根,“对应八八六十四卦的方位,缺的‘乾位定在含嘉仓。”他话音刚落,最北边的那根柱础突然松动,底下露出个油布包,包里的绢帛上用契丹文写着“城有三门,门藏三钥”,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卡着极细的铜丝,丝的末端缠着颗绿松石,石面的光纹与铁镞的缺口完全吻合。

    nbsp含嘉仓的粮窖前,看守的兵卒正用皮鞭抽打偷粮的饥民,鞭梢的破口处缠着半片绢帛,帛上的“粮”字缺角与鎏金铜符的兽纹完全相同。阿鸳突然指着第三十二号窖的封泥:“你看这泥里混着麻线,线的纹路与《河朔兵防图》里的‘粮道标记完全重合。”两人趁着夜色撬开窖门,霉味里突然飘来股松烟香——窖壁的木板上用炭笔写满了字,汉文的“兵”、契丹文的“马”、突厥文的“甲”、吐蕃文的“盐”,四种文字在潮湿的空气里绞成绳,绳的末端缠着块被虫蛀的兵符,符的缺口处正好能嵌进那枚绿松石。

    nbsp“是幽州节度使的暗记。”石敬瑭想起去年在太原见到的账簿,其中一页的批注里,汉文的“粮”与契丹文的“铁”被人用墨线连成长弧,弧在幽州的位置突然折向东北,折角处的墨点里沉着半颗珍珠,珠面的晕彩与鎏金铜符的格纹完全吻合。阿鸳突然拽着他往窖底钻:“快来看这处的砖缝在渗水,水痕画出的竟是幅地图。”

    nbsp窖底的暗门比预想的更沉,两人合力推开时,门轴的铁锈里掉出些铜屑,屑在地上聚成个“北”字,字的笔画与银枪效节军甲胄的云纹完全相同。门后的地道两侧堆着些陶罐,罐里的箭矢已经生锈,但箭杆的漆皮上仍能看出极细的刻痕,痕的末端粘着片绢帛,帛上的“军”字缺口,与天津桥那片完全相同,只是这缺口处用银线补了道短撇,撇的末端往西北的晋阳方向拐。

    nbsp地道尽头的石室里藏着辆铁甲车,车辕的铁环上刻着与鎏金铜符相同的兽纹,环的内侧缠着极细的银丝,丝的末端缠着块被血浸透的布条,布条上的“战”字已经模糊,但仍能看出与魏州军碑那片的渊源。石敬瑭突然注意到车轴上刻着行小字,是用汉文写的“兵行诡道,粮为根本”,字迹的墨痕里藏着极细的麻线,线的末端缠着片金箔,箔上的“金”字缺了最后一点,缺口的形状正好能接住从洞顶滴落的水珠。

    nbsp水珠在金箔上晕开的瞬间,石室的地面突然震动,震落的碎石在空中组成条往东北的路线,线的末端指向幅绘在岩壁上的地图,图上的“幽州”被人用红笔圈了起来,圈的形状与手中珍珠的缺口完全相同。此时地道外传来甲叶摩擦声,石敬瑭爬上铁甲车张望,只见队契丹骑兵正举着火把往含嘉仓赶来,他们的箭囊上都绣着与绿松石相同的符号,领头的皮室军手中举着块完整的鎏金铜符,符上的兽纹在火光里泛着绿光。

    nbsp“他们是冲着这些符号来的。”阿鸳从怀里掏出块火石,“老卒说过,这些符号能打开‘河朔十二关,关里藏着历代藩镇的兵甲账。”火星在霉味里炸开的瞬间,岩壁的凿痕突然亮起,亮的轨迹在空中连成条往东北的箭头,头的末端指向块被粮袋半掩的石碑。碑上的契丹文已经模糊,但石敬瑭仍能辨认出“耶律”“牙帐”等字样,字的笔画里卡着极细的铁线,线的末端粘着颗琥珀,珀里裹着的箭羽排列成与《河朔兵防图》上“契丹道”相同的走向。

    nbsp“是耶律德光的亲军标记。”石敬瑭想起昨夜在石室见到的兵符,其中一枚的铭文里,汉文的“晋”与契丹文的“盟”被人用墨线连成长弧,弧线在云州的位置突然折向西北,折角处的墨点里沉着半块玉佩,佩面的光纹与绿松石的缺口完全吻合。阿鸳突然指着石碑后的暗门:“这门的门缝里有风,定是通向城外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两人推开暗门时,门轴的木齿突然崩裂,裂口里掉出些竹简,简上的隶书已经褪色,但仍能看出“天佑二十年”的字样——这正是唐哀帝被弑的那年。门后的密道两侧堆着些兵器,刀鞘的鲨鱼皮上用银粉画着与鎏金铜符相同的兽纹,纹的末端缠着块被血浸硬的布告,告上的“反”字缺笔处,正与天津桥石狮的爪痕完全相同。石敬瑭突然注意到最里侧的那柄横刀,刀柄的鲛鱼皮里嵌着半张绢图,图上的“云州”被红笔圈出,圈的形状与手中玉佩的缺口完全吻合。

    nbsp密道的尽头传来角声,石敬瑭知道他们离邙山不远了。但他也清楚,契丹骑兵绝不会善罢甘休,那些散落的铜屑正在地上连成新的符号,号的末端指向更遥远的北方,像在指引一场永无止境的兵戈。

    nbsp洛阳宫的紫微殿里,后唐明宗李嗣源正用狼毫笔批阅《河朔藩镇表》,笔尖的墨汁落在纸上突然自动连成条防线,线的末端往东北的幽州方向拐,拐处的墨点里沉着半块鎏金铜符,符的缺口与石敬瑭手中的完全吻合。内侍的拂尘从架上滑落,柄的玉饰在地上映出光,光里浮出片绢帛,帛上的“晋”字缺角处正长出契丹的丝线。“是枢密使说的,这符要让河东节度使来合。”他将这句话刻在镇纸的玉石上时,石上的冰裂纹突然显露出字,字的笔画与《河朔兵防图》上的“晋道”完全相同。

    nbsp天津桥的石狮下,阿鸳正将那些散落的绢帛残片拼在桥面上,每片帛的织纹里都藏着半个字,在露水里慢慢靠近对应的另一半。石敬瑭突然发现,这些字拼合的形状,正好与《河朔兵防图》上被红笔圈出的“太原”重合,而太原城的位置,此刻正有队骑兵扬起了烟尘,马前的“晋”字旗与契丹皮室军的狼牙旗隐隐相对。

    nbsp含嘉仓的地道深处,那辆铁甲车突然发出轧轧声响,车板下的暗格自动弹开,露出的兵甲上刻着行小字:“以土德代火德,以金刀斩乱麻”。石敬瑭认出这是当年黄巢起义时的谶语,字的笔画里渗出的朱砂,在地上画出条往西北的箭头,头的末端粘着颗珍珠,珠面的晕彩在火光里旋转,突然映出幅模糊的影像——云州的城头,半块鎏金铜符正在风中摇晃,符的轮廓与他怀中的那枚渐渐重合。

    nbsp定鼎门的门楼上,守卒的号角突然变调,调的尾声往东北的方向颤,颤处的音波里浮着半块陶砚,砚的缺口与阿鸳手中的完全吻合。石敬瑭突然想起阿鸳说过的话,那些按八卦排列的柱础,缺的“乾”位不仅指向含嘉仓,更指向北斗的方位——此刻北斗的斗柄正指向东北,那里正是契丹人的牙帐所在。

    nbsp阿鸳突然从怀中掏出块火石,火星落在那些散落的铜屑上,瞬间燃起片幽蓝的光。光里飞出的无数光点在空中组成条往东北的路,路的两侧,晋军的长枪与契丹的弯刀正在同片荒原对峙,汉人的甲胄与胡人的皮裘在同片星空下相邻,而那些曾经隔着长城的文字,正在这暮春里变成彼此能懂的盟约。

    nbsp石敬瑭握紧鎏金铜符,看着符上的狼牙形缺口在火光里泛出红光。他知道,这不是终局,甚至不是乱世的中段。远处的邙山古墓里,更多的兵符正在等待被唤醒,更多的文字正在泥土里纠缠,只待一场足够大的风雨,就能顺着洛水漂向该去的地方。而此刻,天津桥的石狮正睁着空洞的眼,看着那些被马蹄踏碎的绢帛残片,在暮色里拼出个模糊的“晋”字。

    nbsp晋阳的暮春总在卯时裹着烽烟味。石敬瑭勒马停在龙山石窟的栈道上,看手中那枚鎏金铜符的狼牙形缺口凝着层晨霜——霜的棱角顺着符面的兽纹蔓延,在34;晋34;字最末一笔处突然断裂,这形状竟与昨夜从云州信使手中截获的木简裂痕完全相同。阿鸳用皮囊里的烈酒擦拭那半块铁镞,镞尖的锈迹里突然渗出点暗红,色的浓淡与石窟佛龛的血痕如出一辙。

    nbsp34;契丹的轻骑往西北去了。34;阿鸳突然拽紧他的袖管,石敬瑭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队皮室军正纵马穿过天门关,马鞍上的狼头旗在风中抖出暗纹。阿鸳认得旗角的契丹小字——34;盐34;、34;铁34;、34;马34;,连起来的意思竟与木简背面的刻痕完全吻合。他突然注意到栈道的石阶都有被马蹄踏碎的痕迹,碎痕里的石粉混着马粪凝成个与怀中《燕云十六州图》上34;军道34;相同的符号,只是最末一道折线处,被人用鲜血补了点,点的形状与鎏金铜符的狼牙形正好相合。

    nbsp34;这些石阶是按九宫格排列的。34;石敬瑭数着台阶的数量,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阶,34;对应九九八十一营的方位,缺的39;中宫39;定在晋祠圣母殿。34;他话音刚落,最中间的那级石阶突然松动,底下露出个青铜匣,匣里的羊皮纸上用突厥文写着34;祠有三殿,殿藏三玺34;,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卡着极细的金箔,箔的末端缠着颗夜明珠,珠面的光纹与铁镞的缺口完全吻合。

    nbsp晋祠的周柏下,几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正用鲜卑语交谈,他们腰间的铜佩上刻着与鎏金铜符相同的兽纹。阿鸳突然指着圣母殿的匾额:34;你看那39;显灵昭济圣母39;六个字,39;显39;字的捺笔里藏着银丝,丝的走向与《燕云十六州图》里的39;密道39;标记完全重合。34;两人趁着晨雾溜进偏殿,香灰里突然飘来股松烟香——神像的须弥座上用朱砂写满了字,汉文的34;粮34;、契丹文的34;盐34;、党项文的34;铁34;、吐蕃文的34;茶34;,四种文字在潮湿的空气里绞成绳,绳的末端缠着块被香火熏黑的玉印,印的缺口处正好能嵌进那颗夜明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34;是大同节度使的暗记。34;石敬瑭想起去年在洛阳见到的密信,其中一页的批注里,汉文的34;兵34;与党项文的34;甲34;被人用墨线连成长弧,弧在夏州的位置突然折向西南,折角处的墨点里沉着半块玉佩,佩面的光纹与鎏金铜符的格纹完全吻合。阿鸳突然踩着供桌爬上神龛:34;快来看这处的壁画在掉灰,灰里裹着的竟是铜屑。34;

    nbsp神龛后的暗门比预想的更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门轴转动时带出的木屑里混着些绢帛碎片,片上的34;晋34;字缺角与圣母殿的匾额笔迹完全相同。门后的密道两侧堆着些陶罐,罐里的箭矢已经朽坏,但箭杆上的漆皮仍能看出极细的缠枝纹,纹的末端粘着片羊皮,皮上的34;军34;字缺口,与云州木简那片完全相同,只是这缺口处用金线补了道短撇,撇的末端往东北的幽州方向拐。

    nbsp密道尽头的石室里藏着幅巨大的舆图,图上用朱砂标注着各藩镇的兵力分布,河东节度使的辖区被画成只展翅的鹰,鹰喙正对着契丹的牙帐。石敬瑭突然注意到图角的题跋,是用汉文写的34;以燕云易援兵,以河东换天下34;,字迹的墨痕里藏着极细的麻线,线的末端缠着块金印,印上的34;晋34;字缺了最后一点,缺口的形状正好能接住从洞顶滴落的水珠。

    nbsp水珠在金印上晕开的瞬间,石室的地面突然震动,震落的石灰在空中组成条往东北的路线,线的末端指向幅嵌在石壁里的铜版地图,图上的34;幽州34;被人用红漆圈了起来,圈的形状与手中玉佩的缺口完全相同。此时密道外传来甲叶摩擦声,石敬瑭拽着阿鸳躲进堆放的箭筒后,透过缝隙看见队银枪效节军举着火把走来,他们的铠甲上都烙着与夜明珠相同的云纹,领头的将官手中举着块完整的鎏金铜符,符上的兽纹在火光里泛着红光。

    nbsp34;他们是冲着舆图来的。34;阿鸳从箭筒里抽出支雕翎箭,34;老兵说过,这图藏着39;燕云十六州39;的布防密语,能打开各镇的粮仓。34;箭头在石墙上划出的火星突然引燃了地上的油纸,火光里浮现出更多小字——34;幽州之钥在狼山,云州之钥在桑干,大同之钥在恒山34;,每个字的笔画里都渗出朱砂,在地上连成条往西北的箭头,头的末端粘着块碎玉,玉的纹路与《燕云十六州图》上34;契丹道34;完全吻合。

    nbsp34;是耶律德光的亲笔。34;石敬瑭认出这是契丹文的草体,想起去年在云州见到的盟约,其中一页的墨迹里,契丹文的34;盟34;与汉文的34;贡34;被人用血线连成长弧,弧线在幽州的位置突然折向东南,折角处的血点里沉着半枚虎符,符面的齿痕与鎏金铜符的缺口完全吻合。阿鸳突然指着石壁上的铜环:34;这环的形状与铁镞的尾端正好相合,定是机关。34;

    nbsp她将铁镞插进铜环的瞬间,石室的北墙突然裂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暗门,门后的石阶往地下延伸,阶壁的凿痕里卡着些竹简,简上的隶书记录着后唐天成元年的兵额——34;河东军三万,卢龙军五万,成德军七万34;,数字的末端都粘着极细的铜丝,丝的尽头缠着片金箔,箔上的34;兵34;字缺了最后一点,缺口的形状正好能接住从头顶滴落的水珠。

    nbsp水珠落在金箔上的瞬间,石阶突然发出轧轧声响,两侧的凹槽里弹出排排尖刺,刺的排列竟与《燕云十六州图》上的34;伏兵位34;完全相同。石敬瑭拽着阿鸳往暗门退去,退到门口时瞥见壁上的题字:34;晋祚兴衰,系于幽云34;,字的笔画里渗出的朱砂在地上汇成条小溪,溪的尽头泊着艘掏空的独木舟,舟身的木纹里藏着极细的银丝,丝的末端缠着颗珍珠,珠面的晕彩与银枪效节军铠甲的云纹完全相同。

    nbsp此时暗门外传来人喊马嘶,石敬瑭知道他们被发现了。但他更清楚,这只是开始——那些散落的铜屑正在地上连成新的兵阵图,图的末端指向更遥远的漠北,像在指引一场永无止境的征战。

    nbsp晋阳宫的思政殿里,河东节度副使赵莹正用狼毫笔抄写《边镇兵籍》,笔尖的墨汁落在纸上突然自动连成条防线,线的末端往东北的幽州方向拐,拐处的墨点里沉着半块鎏金铜符,符的缺口与石敬瑭手中的完全吻合。书吏的砚台从案上滑落,研的墨汁在地上映出光,光里浮出片羊皮,皮上的34;燕34;字缺角处正长出契丹的丝线。34;是监军使说的,这符要让幽州节度使来合。34;他将这句话刻在铜镇纸上时,镇纸的绿锈突然显露出字,字的笔画与《燕云十六州图》上的34;幽云道34;完全相同。

    nbsp龙山石窟的栈道上,阿鸳正将那些散落的竹简残片拼在佛龛里,每片简的竹纹里都藏着半个字,在晨露里慢慢靠近对应的另一半。石敬瑭突然发现,这些字拼合的形状,正好与《燕云十六州图》上被红漆圈出的34;幽州34;重合,而幽州城的位置,此刻正有队骑兵扬起了烟尘,马前的34;辽34;字旗与晋军的34;晋34;字旗遥遥相对。

    nbsp晋祠圣母殿的神龛后,那幅巨大的舆图突然自燃起来,火的纹路里浮出行契丹文:34;以汉制汉,以晋伐唐34;。石敬瑭认出这是耶律德光的笔迹,字的灰烬在地上堆成座小山,山的轮廓与云州的地形完全相同。阿鸳突然指着灰烬里的亮点,那是半块鎏金铜符正在闪烁,符的缺口与他怀中的那枚渐渐对齐,合缝处渗出的朱砂在地上画出个完整的34;晋34;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天门关的城楼上,守卒的梆子突然变调,调的尾声往西北的方向颤,颤处的音波里浮着半块铁镞,镞的缺口与阿鸳手中的完全吻合。石敬瑭突然想起阿鸳说过的话,那些按九宫格排列的石阶,缺的34;中宫34;不仅指向晋祠,更指向北斗的34;天枢34;位——此刻北斗的斗柄正指向西北,那里正是契丹人的斡鲁朵所在。

    nbsp阿鸳突然将夜明珠抛向空中,珠子在火光里炸开的瞬间,无数光点在空中组成条往东北的路,路的两侧,晋军的步兵与契丹的骑兵正在同片草原列阵,汉人的旌旗与胡人的穹庐在同片天空下相邻,而那些曾经隔着长城的文字,正在这烽烟里变成彼此能懂的战书。

    nbsp石敬瑭握紧合二为一的鎏金铜符,看着符上的34;晋34;字在日光里泛出金光。他知道,这不是终局,甚至不是乱世的中段。远处的云州古城里,更多的密信正在驿站里传递,更多的兵符正在将军们手中流转,只待一场足够大的风沙,就能顺着桑干河漂向该去的地方。而此刻,晋阳宫的铜钟正发出沉闷的轰鸣,钟声里混着无数细碎的声响——那是各藩镇的马蹄声正在往幽云汇聚,像在赴一场早已写好的盟约。

    nbsp幽州节度使的府邸深处,赵德钧正用银刀剖开信使的咽喉,血溅在《幽云地形图》上的瞬间,图上的34;晋34;字突然亮起红光。他拾起那半块鎏金铜符时,符的缺口与石敬瑭手中的那枚正好咬合,合缝处渗出的毒液在地上蚀出个34;死34;字,字的笔画里爬出些细小的蚂蚁,蚁群的走向与《燕云十六州图》上的34;逃亡道34;完全相同。

    nbsp漠北的草原上,耶律德光的牙帐前正在举行祭天仪式,萨满的鼓点里藏着极细的铜丝,丝的末端粘着片汉文绢帛,帛上的34;贡34;字缺角处正长出突厥的金线。他手中的狼头权杖突然从宝石处裂开,露出的暗格里,半块鎏金铜符正在闪烁,符的轮廓与石敬瑭怀中的那枚渐渐重合,合缝处的狼牙形突然咬住颗珍珠,珠面的光纹在月光里旋转,映出幅模糊的影像——黄河的渡口,无数艘战船正在集结,船头的34;晋34;字旗与34;辽34;字旗在风中纠缠,像两条正在厮杀的巨蟒。

    nbsp幽州的初秋总在巳时裹着烽烟味。石敬瑭站在幽州城的箭楼之上,手中紧握那枚合二为一的鎏金铜符,符上的“晋”字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符面的兽纹与狼牙形缺口完美契合,仿佛天生就该如此。他低头望向城外,只见契丹的铁骑如潮水般涌来,营帐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天际线,那景象令人心悸。

    nbsp阿鸳从箭楼的角落里钻了出来,手中捧着一卷刚从城防官处取来的密报。她的脸上沾着些许灰尘,眼神却异常明亮。“大人,您看这个。”她将密报递给石敬瑭,声音因急促而微微发颤。

    nbsp密报上的字迹潦草,显然是紧急之下写就的。上面用契丹文和汉文两种文字记录着契丹军队的部署情况,汉文的部分标注着各营的兵力数量,契丹文的部分则画着简单的地形图,标注着粮草的存放位置。石敬瑭仔细看着,突然发现其中一处标注的粮草数量与他之前掌握的情况有出入,而且地形图上的一处山谷位置,与《燕云十六州图》上的标记也略有偏差。

    nbsp“这密报有问题。”石敬瑭眉头紧锁,“你看这里,粮草数量明显偏少,而且这处山谷的位置,我记得应该更靠北一些。”

    nbsp阿鸳凑近一看,也发现了不对劲。“难道是有人故意传递假情报?”她疑惑地问道。

    nbsp石敬瑭点点头:“很有可能。现在局势紧张,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有人想浑水摸鱼也不奇怪。”他沉思片刻,“我们得想办法核实一下这些信息。”

    nbsp正在这时,箭楼外传来一阵喧哗。石敬瑭和阿鸳走到箭窗边,只见一队银枪效节军押着几个穿着契丹服饰的人走了过来。那些人被反绑着双手,脸上满是倔强和愤怒。

    nbsp“大人,这是我们在城外巡逻时抓到的奸细,他们鬼鬼祟祟地在城墙下徘徊,形迹可疑。”领头的银枪效节军将领上前禀报。

    nbsp石敬瑭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几个契丹人,突然注意到其中一个人的腰间挂着一块玉佩。那玉佩的形状和纹饰,与他之前得到的半块玉佩极为相似。他心中一动,连忙让人将那玉佩取来。

    nbsp玉佩到手,石敬瑭将它与自己手中的半块玉佩一对,严丝合缝,正好组成一块完整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一幅复杂的图案,像是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nbsp“这玉佩上的图案是什么意思?”阿鸳好奇地问道。

    nbsp石敬瑭仔细端详着玉佩,缓缓说道:“我也不确定,但看起来像是一处秘密据点的地图。你看这些符号,说不定代表着某种标记。”

    nbsp他让人将那几个契丹奸细带上来审问,可无论怎么盘问,他们都闭口不言,只是用仇恨的眼神瞪着石敬瑭等人。石敬瑭知道,从他们口中怕是难以得到有用的信息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把他们先关起来,严加看管。”石敬瑭吩咐道。

    nbsp待银枪效节军将人押下去后,石敬瑭拿着那完整的玉佩,陷入了沉思。这玉佩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或许与契丹军队的部署有关,也可能关系到这场战争的走向。

    nbsp“阿鸳,你拿着这玉佩,去城防图室对照一下《燕云十六州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对应的地点。”石敬瑭将玉佩递给阿鸳。

    nbsp阿鸳接过玉佩,郑重地点点头:“大人放心,我这就去。”

    nbsp阿鸳离开后,石敬瑭再次望向城外的契丹军营。他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幽州城是抵御契丹南下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他握紧了手中的鎏金铜符,符上的“晋”字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给予他力量和决心。

    nbsp过了约莫一个时辰,阿鸳匆匆赶回箭楼,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大人,找到了!这玉佩上的图案,对应的是幽州城外三十里处的一处山谷,名叫野狼谷。”

    nbsp石敬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野狼谷?我记得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

第2272章 凤翔于天(17)[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