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7章 汪皇后询问御医:孙太后得了什么病。御医:是.(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鸡鸣嘹亮之朱祁钰与汪皇后的享受时光(二)

    nbsp汪皇后跟着宫女穿过慈宁宫的回廊,指尖还残留着孙太后掌心的凉意。

    nbsp她刻意放慢脚步,眼角余光扫过廊下侍立的宫人——方才进殿时瞥见杭皇后与李贵妃坐在西侧的软榻上,虽未上前搭话,却一直用余光留意着床边动静。汪皇后定了定神,理了理凤衫的下摆,压下心头的思绪:此刻最要紧的是问清太后病情,万不能让旁人看出破绽。

    nbsp待孙太后喝完参汤,气息稍匀,汪皇后才转身看向侍立在殿角的御医们。为首的刘太医年近六旬,是太医院院判,平日里最是沉稳,此刻却垂着眼,手攥着药箱系带,神色凝重。“刘院判,”汪皇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正宫的威仪,“太后昏迷多日,究竟是何病症?还请据实回话。”

    nbsp刘太医身子一僵,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眼汪皇后,又飞快地瞥了眼西侧的杭皇后与李贵妃,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其余几个御医更是头垂得更低,你看我我看你,连大气都不敢喘——慈宁宫的事牵涉甚广,孙太后身份特殊,他们既怕说错话担责,又怕触怒殿内哪位主子。

    nbsp“这是怎么了?”李贵妃先开了口,她把玩着腕上的翡翠镯子,语气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太后的病本就该说清楚,难不成还藏着掖着?有本宫和皇后娘娘在,说了不碍事。”杭皇后也微微颔首,抬手拢了拢鬓边的珠花,没说话,却也算默认了李贵妃的话。

    nbsp刘太医这才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跪在地上,额头抵着青砖回道:“回皇后娘娘、贵妃娘娘,臣等合力诊脉,又查了太后近日的起居汤药,断出太后得的是‘肺痈之症。”

    nbsp“肺痈?”汪皇后眉梢一挑,她虽不懂医理,却也听过这名字,似乎是肺里生了毒疮之类的病症。

    nbsp“正是。”刘太医声音发涩,“太后年事已高,肺气本就虚损,前阵子受了风寒,邪热郁积在肺腑,久而成脓,才致高热昏迷。此症在《金匮要略》中虽有记载,却素来凶险——脓未成时尚可清解,如今脓已溃破,邪毒入血,稍有不慎便会‘内陷心包,怕是……”

    nbsp“怕是怎样?”汪皇后追问,声音不自觉地紧了几分,“这病能治吗?”

    nbsp“能治,只是难。”刘太医磕了个头,“需用‘桔梗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每日一剂,连服半月先排脓毒;同时要取‘紫河车焙干研末,每日清晨用参汤送服,补肺气之虚。只是这两味主药难得——紫河车需足月康健产妇的胎盘,还得经三蒸三晒;苇茎要取初秋的白茅根芯,需专人去京郊玉泉山采挖。”

    nbsp“药材再难得也得寻!”汪皇后当即说道,“需要多少银两?若是不够,本宫从中宫库银里支给你。”

    nbsp刘太医却摇了摇头:“回娘娘,银两倒是其次,最费周折的是‘砭石排脓之法。需用青州产的玄黄石磨成细针,刺入肺俞、膻中两穴,引脓毒从气管咳出。这法子全凭医者手感,力道轻了排不出脓,重了恐伤肺络,太医院里,如今只有臣和陈太医敢动手。且每次施针后,需用‘金箔人参膏敷贴穴位,那人参得是百年老山参,金箔也需足赤的,耗费着实不小。”

  

第847章 汪皇后询问御医:孙太后得了什么病。御医:是.(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