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朱温称帝引发的"抢皇位大赛"与李存勖的复仇剧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开平元年的正月,汴梁城的宫阙被新漆刷得锃亮,朱温穿着那身沉甸甸的龙袍,坐在曾经只敢仰望的龙椅上时,殿外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却掩不住空气中那股子说不出的诡异。他亲手扯下了长安城头飘扬了三百年的大唐旗帜,让34;唐34;这个国号成了史书里的墨迹,可这龙椅还没坐热,中原大地就像被捅翻了的马蜂窝,嗡嗡作响的全是野心。

    nbsp河北的藩镇节度使们最先炸了锅。幽州的刘守光把手里的酒碗往地上一摔,酒液溅了满靴:34;朱温那厮早年不过是黄巢手下的贼寇,如今竟也敢登九五之尊?我刘家三代镇守幽州,兵强马壮,难道还不如他?34;说着便让人把自己的画像挂在了城楼,号称34;燕王34;,手下的将士们敲着战鼓喊口号,声浪差点掀翻了城墙。

    nbsp河东的李克用更是气得咳了血。他本就与朱温是死对头,当年上源驿的火还在记忆里烧得发烫,如今见昔日的仇敌竟成了天子,当即在晋阳竖起34;复唐34;的大旗,麾下的沙陀铁骑日夜操练,马蹄声震得晋水都似在翻涌。他对着部将拍着案几:34;大唐待我不薄,如今国祚断绝,我李克用若不讨贼,无颜见先帝于地下!34;其实谁都明白,那34;复唐34;的旗号下,藏着的也是一颗觊觎皇位的心。

    nbsp南边的杨行密在扬州听了消息,慢悠悠地拨着算盘。他治下的江淮之地富庶异常,粮草堆积如山,此刻正眯着眼对谋士笑道:34;老朱在中原折腾,正好给了我们机会。34;转头便下令扩建水师,让那些楼船在长江上排开,帆影遮天蔽日,俨然一副要划江而治的架势。

    nbsp就连偏远些的蜀地,王建也动了心思。成都的蜀王府里,他摸着新铸的印玺,对儿子说:34;中原乱成一团,这蜀道天险正好护着我们。朱温能称帝,我王建占据天府之国,难道就不能做个蜀皇帝?34;没过多久,成都便传出了34;蜀王应天顺人34;的童谣,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新朝的气象。

    nbsp一时间,曾经还勉强尊大唐为共主的各地军阀,如今都像脱了缰的野马。今天你称34;王34;,明天我便称34;帝34;;这边刚打完一场攻城战,那边又竖起了34;勤王34;的大旗。黄河两岸的良田成了战场,百姓们背着行囊四处逃难,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毕竟放眼望去,似乎每个城池都插着不同的旗号,每个旗号下,都藏着一个想当皇帝的野心家。

    nbsp而坐在汴梁龙椅上的朱温,看着各地送来的34;劝进表34;和34;讨逆书34;,一边让人斩杀那些骂他34;乱臣贼子34;的使者,一边又调兵遣将去征讨不服者。只是他心里清楚,这龙椅是抢来了,可想要坐稳,怕是比当年跟着黄巢打家劫舍还要难上百倍。这乱世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nbsp一、朱温的34;皇帝养成记34;:从地痞到开国之君的逆袭

    nbsp砀山的太阳犹如一个燃烧的火球,毫不留情地释放着它的热量,将村口那棵古老的槐树烤得无精打采,树叶都像被抽走了生命力一般,低垂着头,仿佛在抗议这酷热的天气。

    nbsp然而,在这炙热的阳光下,朱温却像一滩烂泥一样,毫无生气地瘫坐在老槐树底下。他敞着那件破旧的棉袄,露出了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肚皮,嘴里还叼着一根麦秸秆,眯起眼睛,仰望着天空中那一朵朵形状各异的云彩,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nbsp就在这时,弟弟朱存扛着锄头从地里走了回来。他看到朱温这副懒散的样子,心中的火气一下子就冒了起来。他快步走到朱温面前,气呼呼地说道:“哥,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整天就知道在这里闲逛,也不知道下地去挣口饭吃。咱娘在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还有心思在这里晒太阳!”

    nbsp朱温把嘴里的麦秸秆吐出来,然后像一条懒蛇一样翻了个身,嘴里还嘟囔着:“挣那三瓜两枣的能有啥用?你就瞧好吧,等哥哥我以后发达了,别说金銮殿了,就是把那皇帝老儿的龙椅都能给你搬回家!到时候,咱们可不能娶那些村里的粗手粗脚的丫头片子,怎么着也得娶个公主回来,让她天天给咱娘捶腿!”

    nbsp这话刚落音,路过的村民们就像听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一样,哄堂大笑起来。张大爷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他拄着拐杖,连连摇头,说道:“朱三啊,你这梦做得可真是比村口的池塘还要深呐!就凭你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样子,能把隔壁的王寡妇娶回家,就算是你烧了高香啦!”

    nbsp朱温听了这话,心里很是不爽,他梗着脖子,气鼓鼓地反驳道:“你们别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咱们走着瞧,看我以后怎么出人头地!”然而,当时在场的人谁也没有把他的话当真,只觉得他是个无赖汉,在说些疯言疯语罢了。

    nbsp可谁能料到呢,多年之后,这看似荒唐的疯话竟然真的应验了,而且还长出了锋利的獠牙。

    nbsp后来,朱温投身黄巢起义军,又转头投降了唐朝。仿佛一夜之间,他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变得勇猛无比、凶狠异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在剿灭黄巢的战斗中,朱温身先士卒,带着他的弟兄们手提大刀,在阵前疯狂地砍杀。鲜血溅得他满脸都是,他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nbsp而在吞并郓州的战役中,朱温更是表现得异常果敢。他半夜里率领亲兵,悄悄摸过护城河,踩着冰碴子爬上城墙,手起刀落,一刀就将守将的脑袋给剁了下来。

    nbsp至于抢夺地盘,朱温更是毫无章法可言。他今天联合这个攻打那个,明天又突然翻脸,操起家伙就打。他把整个中原地区都搅得像一锅沸腾的滚水一样,各路藩镇对他又恨又怕,提起“朱三”这个名字就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没有谁能够真正地制服他。

    nbsp终于,朱温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后梁的龙椅,但他却感到浑身不自在。太监们小心翼翼地捧着明黄色的袍子,满脸谄媚地要为他换上,然而朱温却毫不领情,大手一挥,将那袍子像扔破布一样扔到了一边,嘴里还嘟囔着:“这玩意儿穿着跟裹粽子似的,真是憋屈!”

    nbsp到了用膳的时候,宫女们毕恭毕敬地端着玉碗金碟,里面盛满了山珍海味,可朱温看着这些精美的餐具和食物,心中却越发烦闷。他皱起眉头,没好气地对宫女们喊道:“把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收走,给我拿个粗瓷大碗来!想当年老子在军营里,哪有这么多讲究,蹲在墙角,端着碗啃饼子,那滋味比这可舒坦十倍!”

    nbsp朱温的这些举动让宫里的人都惊恐万分,他们不知道这位草莽出身的皇帝下一秒又会突然改变哪条规矩。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这位喜怒无常的皇帝。

    nbsp原本平静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没几天,北方的战报却如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飞来。这些战报带来的消息让人震惊不已——李克用那个难缠的老对手竟然已经离世了!

    nbsp然而,这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喘息之机,因为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简直就是一头凶猛的饿狼。他率领着沙陀铁骑,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在所到之处肆意吞噬着地盘。

    nbsp李存勖的军队势如破竹,今天刚刚夺取了一个州,明天又攻占了一座关隘。朱温派遣去抵抗的士兵们在他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被打得狼狈不堪,抱头鼠窜。

    nbsp这天清晨,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洒在金銮殿上,早朝的钟声响起,大臣们纷纷进入朝堂。然而,今天的早朝气氛异常凝重,因为又一份败报被呈递到了皇帝朱温的面前。

    nbsp朱温面色阴沉地拿起那份奏折,仅仅看了两页,他的怒火便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只听得“啪”的一声巨响,奏折被狠狠地摔在龙案上,溅起的茶水瞬间洒满了整张桌子。

    nbsp“李存勖这个黄毛小子!”朱温怒不可遏,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比他爹还狠!当年在汴州的时候,我就应该心狠手辣一些,把他们沙陀一族一网打尽,哪里还会有今天这么多麻烦!”

    nbsp朱温气得胡须直抖,他的双眼瞪得浑圆,仿佛要喷出火来。而底下的大臣们则一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他们都知道,朱温的暴躁不仅仅是因为这次的败报,更是因为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的那份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慌——他所抢夺来的天下,从一开始就坐得并不安稳。

    nbsp二、李存勖的34;复仇之路34;:沙陀小王子的逆袭计划

    nbsp长安的宫殿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令人心生敬畏。十二岁的李存勖紧紧跟随着父亲李克用,踏入了这座宏伟的大殿。他的步伐稳健,丝毫没有寻常孩童的怯场和拘谨。

    nbsp李存勖身着一袭量身定制的小朝服,那精致的剪裁和华丽的纹饰,使他看上去既庄重又不失童真。腰间系着的玉带,更是为他增添了几分英气。他那张稚嫩的小脸上,紧绷着严肃的神情,仿佛对这庄严的场合充满了敬畏之情。然而,当他的目光与唐昭宗交汇时,那明亮的眼神却如同被淬火过的钢铁一般,闪耀着坚毅和果敢。

    nbsp唐昭宗凝视着眼前这个气度不凡的孩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爱之情。他微笑着伸出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李存勖的头发,赞叹道:“这孩子生得龙章凤姿,将来必是我大唐的国之栋梁啊!”

    nbsp李存勖听到皇帝的夸奖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他的动作虽然显得有些稚嫩,但却非常标准,显然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nbsp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那奶声奶气的嗓音中却透露出一股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坚定和自信。他说道:“臣谢陛下夸奖,日后定当为陛下平定天下,扫清狼烟!”

    nbsp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掷地有声,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满朝文武听了之后,都不禁感到十分惊奇。他们看着这个年幼的孩子,心中暗自思忖:这娃娃年纪虽小,可说出的话却比许多成年将领还要有气势啊!

    nbsp然而,在当时,并没有人对李存勖的这番话太过在意。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大家都只把他的话当作是一句童言壮志罢了。谁能想到,多年之后,这句话竟然会成为一把锋利的尖刺,直直地扎进朱温的心窝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因为,李存勖所要平定的“天下”,其中就包括那个篡夺了大唐江山的后梁皇帝朱温。

    nbsp李克用躺在晋阳的病榻上,面容憔悴,身体枯瘦如柴,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他的手紧紧攥着李存勖的手腕,仿佛那是他生命的最后一丝支撑。

    nbsp李克用让人取来三支雕花长箭,放在儿子的手中。这三支箭,每一支都代表着他未了的心愿,每一支都承载着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嘱托。

    nbsp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却又字字千钧,每说一句,便递过一支箭。

    nbsp“第一支箭,你要去幽州,把刘仁恭那反复无常的老东西给我灭了,夺回河北屏障。”李克用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对刘仁恭的恨意,已经深入骨髓。

    nbsp李存勖紧紧握住那支箭,感受着父亲的余温,他知道,这是父亲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也是一个沉重的责任。

    nbsp“第二支箭,射向契丹。耶律阿保机当年跟我结为兄弟,转头就背信弃义,此仇不能不报。”李克用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他想起了当年与耶律阿保机的盟约,如今却被对方背叛,心中的愤怒难以平息。

    nbsp李存勖接过第二支箭,他的手微微有些发抖,他知道契丹的强大,这一箭意味着他要面对巨大的挑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

    nbsp“第三支箭……”李克用喘了口气,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仿佛这最后一句话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nbsp“射向朱温!那乱臣贼子害我半生,毁我大唐,你必须亲手灭了后梁,为我、为大唐报仇!”李克用的眼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对朱温的仇恨,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永不熄灭。

    nbsp李存勖接过第三支箭,他的手紧紧握住箭杆,仿佛那是他与父亲之间最后的联系。他凝视着父亲,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他一定会完成父亲的遗愿。

    nbsp李克用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稍感宽慰。他知道,李存勖是他的骄傲,也是他最后的希望。

    nbsp在说完这三句话后,李克用的手缓缓松开,他的生命也在这一刻走到了尽头。但他的遗愿,如同那三支雕花长箭一般,深深地刻在了李存勖的心中,成为他一生的追求和目标。

    nbsp李存勖双膝跪地,身体微微前倾,他的双手颤抖着,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三支箭。箭身冰冷,在他手中却仿佛有千斤之重,他紧紧握住箭杆,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苍白,几乎要嵌入木质之中。

    nbsp他的额头紧贴着地面,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与地面上的尘土混合在一起。他的声音哽咽,带着无尽的悲痛和决绝:“爹,您放心,儿子若完不成这三件事,就没脸入祖坟!”

    nbsp誓言如同惊雷一般在房间中回荡,仿佛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他的决心和悲愤。

    nbsp后来,李存勖将这三支箭供奉在祖庙里,那是他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每次出征前,他都会亲自前往祖庙,庄重地取出那三支箭,仿佛它们是他力量的源泉。

    nbsp箭镞闪烁着寒光,在阳光下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光芒。李存勖将它们紧握在手中,感受着那股冰冷的触感,仿佛能听到父亲在耳边的嘱托。

    nbsp全军上下都知道,他们的主帅肩上扛着三把复仇的火,这三把火燃烧着他的灵魂,驱使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而是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复仇者。

    nbsp每一场战斗,李存勖都打得异常凶狠,他的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杀意和决绝。他的士兵们被他的气势所感染,也都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

    nbsp在敌人的眼中,李存勖就是一个行走的“复仇nbspKPInbsp达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完成那三件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nbsp为了让朱温彻底放下对自己的戒心,李存勖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深知朱温此人阴险狡诈、多疑善变,若不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恐怕难以蒙蔽其双眼。

    nbsp于是,李存勖决定收起自己锋利的獠牙,暂时隐藏起真正的实力和野心,转而玩起了“扮猪吃老虎”的把戏。他深知在这个充满权谋和算计的世界里,有时候示弱反而能让人更加轻敌。

    nbsp经过深思熟虑后,李存勖亲自提起笔,给朱温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在信中,他字斟句酌,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力求让朱温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谦卑。

    nbsp“义父大人,您真是天纵英才啊!”李存勖在信中开篇便对朱温大肆赞扬,“您平定黄巢之乱,威震天下;坐拥中原之地,雄视四方。这天下,迟早都会成为您的囊中

第1章 朱温称帝引发的"抢皇位大赛"与李存勖的复仇剧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