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7章 刻意忽略的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nbsp这老爷子是真的勇!

    nbsp正如李中丞所说,史书中刻意忽略掉了最不能忽略的人只有一个。

    nbsp其中内情他更是丝毫不知。

    nbsp同时,朝中官员也噤若寒蝉都在等着景佑帝的态度。

    nbsp朝堂之上陷入了长时间的缄默。

    nbsp李继春一把年纪仍旧伏地。

    nbsp朝中官员既没有出声谴责,也没有出声附和,多是静观其变。

    nbsp因为李继春的位置是极为特殊的,朝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党派划分,但是由于利益的不同,还是有一些走得相近的团体。

    nbsp而李继春则比较尴尬。

    nbsp首先,他这个位置比较尴尬,御史中丞这个身份基本上就已经把朝中大小官员都得罪了遍。

    nbsp再者其属于先帝遗臣,并非是景佑帝一手提拔上来的,故而也不受朝廷官员体系接纳。

    nbsp一朝天子一朝臣,虽不至于边缘化,但是也确实没有更多的同僚好友。

    nbsp如果有的话,或许也只有他口中那位。

    nbsp“李中丞,此事可是受外人挑拨指使?倘若老实交代,朕会酌情从轻发落”景佑帝不紧不慢说道。

    nbsp“陛下,臣冒死上谏,诚惶诚恐,不受任何人指使,大将军跟随先帝征讨四方,立下不世之功,为开国大将之首,

    nbsp国朝立史,当记有功之臣,以彰后世表率,岂可轻易抹杀之”李继春伏地叩首。

    nbsp“史官修史,应当秉笔直书,刻意将镇北王忽略,此乃史官失职,更是我朝之耻辱。

    nbsp史书,乃为后世铭记历史,传承兴衰之籍,本应详尽如实记载功臣之功绩。今镇北王之功不载于史,若后世子孙不知镇北王为开国所做之贡献,岂不令忠臣良将寒心?望陛下明察”李继春持续输出。

    nbsp朝中诸臣已经不敢听了。

    nbsp“陛下,下官冤枉”施躬以及一众修史的大儒齐齐跪倒,本来今天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只是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这种地步。

    nbsp这到头来,功绩另说?不惹一身骚都是好的。

    nbsp毕竟两相比较下来,他们这些修史的人就是赤果果的小丑,文人风骨何在?

    nbsp此番庭辩下来,不说李继春有没有事,他们这些修史的官员恐怕要被钉在耻辱柱上。

    nbsp文臣不敢言,武官不卖力,这便是亡国之相啊!

    nbsp稍微一想,他们便背生冷汗。

    nbsp王清晨刚才还感觉段柳是个狠人,没想到真正的狠人在这呢!这是能放在明面上说的吗?

    nbsp而他口中的大将军,天下人人皆知。

    nbsp但是每当提及,却都小心翼翼。

    nbsp此人正是:镇北王,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北境一十三州,开国第一大将——龙骧。

    nbsp自太祖入军伍,两人便拜为兄弟,驰骋沙场,生死与同。

    nbsp彼时,天下初定,四方未服,镇北王率虎狼之师,东讨逆贼,西平匪患,南定蛮夷,北击戎敌,使其远遁冰原。

    nbsp其军功直抵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更是在百姓口中口耳相传。

    nbsp其麾下龙骧军(也就是如今的北境军),皆对他忠心耿耿,因其爱兵如子,每有征战,必身先士卒,故而屡战屡胜,为大朔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受封镇北王,实至名归。

    nbsp只是,最终却是死的不明不白。

    nbsp至此传言就更多了,一说死于先帝之手,一说其死于朝堂阴谋,还有说法说其死于如今的皇室宗老之手。

    nbsp这也是目前为止最可能的三种说法,至于真正的死因至今仍是扑朔迷离。

    nbsp而其一手创立的将军府更是被景佑帝一手覆灭,这在王清晨看来再熟悉不过。

    nbsp狡兔死走狗烹,每逢新朝初立总有这样的戏码,毕竟从其一系列头衔也能看出,功高盖主这是必然的。

    nbsp如果再不会做人,那就更没救了。

    nbsp可以说大朔有一半的国土都是其麾下龙骧军打下来的。

    nbsp只是自其身故之后,封号被夺,事迹被平,后来更是提都不能提。

    nbsp如今便也只存在传说之中,宗庙不供,坊间不传,史书不载,就好像没这个人一般。

    nbsp这才是最可悲的。

    nbsp而李继春恰恰知道真相一角,再加之他曾受其一丝恩惠,滴水之恩涌泉报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然,如此功臣,也只有一人李继春为其鸣不平。

    nbsp“你眼中可还有君父,可还有先帝?”旧事重提,景佑帝面色古井无波。

    nbsp坏了,这明显是动了真怒,听话听音,朝中保持缄默的所有官员此时都战战兢兢。

    nbsp即便是左右二相,此时都不知如何规劝,这种事情,提及便是过错,毕竟先帝的黑历史,说一句欺君也不为过。

    nbsp“陛下恕罪,臣身为御史中丞,职责所在,目睹此等不公,实难心安。

    nbsp镇北王一生磊落,为我朝江山社稷,抛头颅、洒热血,却落得如此下场,若不为其平反,天理难容,民心难服。

    nbsp恳请陛下,下令彻查当年之事,还镇北王以清白,恢复其在史书中应有的地位,望陛下明鉴”

    nbsp李继春心中早就有了觉悟,无非一条命罢了。

    nbsp只是,景佑帝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差,场下诸臣有坚持不住的已经跪倒在地战战兢兢,毕竟他们可没有李继春那般头铁。

    nbsp不过李继春所言却又都是实情,这才是最致命,此时景佑帝便陷入了两难之地。

    nbsp强行掩盖未尝不可,只是却要在百官面前失了君威。

    nbsp但是,如果为镇北王平反,甚至青史留名,那不仅是他,就连先帝也要被拉出来议论,这不亚于鞭尸啊!

    nbsp所以此时景佑帝心中如何想法,任何人都不知晓。

    nbsp“此事容后再议,刑部,暂革去此獠官职,圈禁百日不得外出,退朝”

    nbsp看在李继春年迈的份上景佑帝并未大开杀戒,也算是保留了大家最后一份体面。

    nbsp“恭送陛下”在一众朝臣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景佑帝便施施然离开,他也没想好该如何做!

    nbsp而且他也并不完全知道当年的真相。

    nbsp当时镇北王牺牲在先帝北伐之时,至于是谁出的手,他也只是隐隐察觉。

    nbsp毕竟当时他尚在监国,真相如何恐怕也只有先帝等少数几人才知道吧!

    nbsp至于将军府完全是咎由自取,失去了镇北王的约束,将军府已经名存实亡,甚至逐渐出现了叛逆趋势,他对此倒是没有任何愧疚。

    nbsp只是镇北王,朝廷确实有愧。

    喜欢。

第317章 刻意忽略的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