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总第190章)五维阶的成功突破与外物变形能力的意外收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nbsp地球历2911年底,科研舱的观测屏上,日焓文明的能量操控记载已被林轩反复标注了数十处。
nbsp他指尖停在一段泛黄的全息文字上,“星核能量暴走时,非强控而顺导,调自身共振之频,与能量场同频共舞,方得高效取用之法”。
nbsp“自身共振频率……”林轩往椅背上一靠,“之前满脑子想的都是用念力硬把四力‘拽进五维,结果每次都因为力场互相排斥,到最后全白费劲。要是我学日焓那样,先调调念力和四力的共振频率,让它们先‘乐意跟着走,说不定事儿就不一样了?”
nbsp他噌地一下坐直了,眼里瞬间亮了:“对!不是硬拉,是先引着它们适应!五维有它自己的频率,四力不肯配合,说不定就是我这念力频率跟五维对不上,才让它们更别扭呢!”
nbsp半小时后,林轩再次进入修炼舱。舱内的力场感应装置已调整至最高灵敏度,实时捕捉着四力与念力的每一丝波动。
nbsp他闭眼凝神,念力如水流般拆分,四缕细弱却坚韧的念力丝,分别朝着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的方向延伸。
nbsp这一次,他没有立刻发力,而是先让念力丝保持稳定,细细感知每种力的固有频率。
nbsp引力的厚重低频、电磁力的活跃中频、强核力的尖锐高频、弱核力的微弱次频,如同四种截然不同的音律,在他的意识中回荡。
nbsp“先从电磁力开始试试。”林轩聚起精神,慢慢调整对应电磁力的那缕念力丝的频率,一开始两者波动根本对不上,他就一点点往电磁力的频率上靠。
nbsp等两者的频率差缩小到某个临界值时,修炼舱外面的监测屏突然红了,电磁力的波动幅度一下子变大,跟被惊动的野兽似的使劲反抗。
nbsp“还是不行啊?”林轩幻形体额头冒出细汗,可没把念力收回来,“再稍微调一点,说不定就差这么一点点了。”
nbsp他放慢了调频率的速度,每秒只往近靠0.01赫兹,同时用另外三缕念力丝轻轻裹住其他三种力,免得它们被电磁力的波动影响到。
nbsp一秒、两秒、三秒……等念力丝和电磁力的频率完完全全对上时,监测屏上的红色警报突然就灭了,电磁力的波动曲线居然跟变魔术似的平缓下来,甚至还跟着念力丝的节奏,轻轻晃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有效果!”林轩心里一喜,赶紧稳住现在的频率,同时试着引导这缕“频率对上了”的念力丝,带着电磁力往五维层面拉。
nbsp一开始,电磁力还有点轻微抵触,但随着念力丝一个劲儿传递“安全”的信号,它的抵触慢慢变小了,就像被驯熟了的小动物似的,顺着念力的牵引,慢慢往五维的方向钻。
nbsp监测屏上,代表电磁力的蓝色光点开始脱离三维坐标,往更高维度的坐标轴上挪。
nbsp林轩不敢松劲儿,马上调整对应引力的念力丝频率,用跟电磁力一样的办法,先把频率对上,再慢慢引导。
nbsp这一回,引力适应得更快,念力丝刚跟它的频率配上,几乎没怎么明显反抗,就顺着电磁力的轨迹,往五维的方向延伸过去了。
nbsp紧接着是弱核力和强核力。
nbsp弱核力的频率特别弱,调整的时候好几次差点断了,但林轩一直耐着性子,一次又一次重新校准。
nbsp强核力的高频则最“拧”,中途三次出现波动反弹,他就用另外三缕已经稳住的念力丝搭了个“缓冲带”,一点点化解掉它的抵触。
nbsp修炼舱里的时间悄悄溜走,转眼就到了地球历2912年1月。
nbsp当最后一缕念力丝和强核力成功同频,四缕念力丝像四条结实的绳子,拽着四种基本力在五维层面聚到一起时,监测屏上突然亮起一道柔和的白光。
nbsp四种力的波动曲线,第一次在五维坐标里实现了同步,彼此之间还产生了微弱却稳定的联系。
nbsp“成了!”林轩猛地睁开眼,意识里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五维层面那股又复杂又神秘的力场波动。
nbsp四种基本力再也不是各干各的“孤岛”,而是在念力的连缀下,开始形成能互相配合的“整体”。
nbsp他试着调动念力,四力立马跟着联动起来,之前得费老大精神才能操控的力场,这会儿居然变得又轻巧又顺畅。
nbsp但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nbsp接下来的修炼中,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四力在五维的关联时常出现“断联”,尤其是强核力与弱核力,偶尔会突然脱离共振频率,导致整个力场出现紊乱。
nbsp林轩重新坐直身体:“日焓人当初碰到能量难题,也不是一回就成的。我这现在就是遇上点小坎儿,只要找着断联的原因,总有解决的法子!”
nbsp他开始逐个排查问题,先调了调念力丝的“韧劲”,用更细腻的频率波动去缓冲四力的反弹。
nbsp接着又优化了共振的“稳定性”,在四力相互连接的节点上,用念力搭了层“加固层”。
nbsp要是遇上波动特别厉害的时候,也不硬撑着维持,而是稍微“松松手”,先让四力回到稳定状态,再重新引导它们。
nbsp就这么着,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尝试里,四力在五维层面的联系越来越稳。
nbsp等地球历2912年4月的第一缕星光透过战舰舷窗,照进科研舱的时候,林轩再次走进了修炼舱。
nbsp这一回,他一调动念力,四力在五维层面瞬间就实现了共振,关联曲线稳稳当当维持了三个地球时,连一丝波动都没出现。
nbsp“可算突破了!”林轩的声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nbsp这标志着林轩个人五维修炼的关键突破,但林轩很快意识到,这种稳定是“实验室理想环境的产物”,修炼舱处于完全屏蔽外部引力、零舰体震动的状态,一旦脱离该环境,念力对四力的牵引强度会随外部干扰呈线性衰减。
nbsp果不其然,地球历2912年5月,舰队开展实战机动测试,模拟“穿越小行星带+引力井扰动”场景,此前稳定的四力共振出现频繁断联,强核力与弱核力多次脱离共振频率,力场稳定度从实验室的100%骤降至40%。
nbsp此次测试将“实验室成功”拉向“实战化应用难题”,四力断联问题集中爆发。
nbsp12.4nbsp外物变形能力的意外收获
nbsp地球历2912年夏,科研舱的屏幕上跳动的力场数据与日焓文明“恒星能量循环模型”的三维图谱并排陈列,已是他第六年盯着这份资料。
nbsp指尖划过触控屏,将两组数据的“能量转换效率”曲线重叠,一条代表未知装置的蓝色曲线,一条源自恒星运转规律的金色曲线,在某一段频率区间竟出现了近乎重合的波动轨迹。
nbsp林轩将装置力场数据与日焓文明“恒星能量循环模型”对比时,发现两者在某一频率区间波动轨迹重合度达92.7%。
nbsp结合此前实战测试的断联数据,他首次提出“强核力与引力存在量子纠缠关联”的猜想,经舰载智能程序“华夏之智”交叉验证后初步证实。
nbsp这一发现为解析装置余下83%的力场参数提供了核心方向。
nbsp“怎么能这么像啊?”林轩猛地往前凑了凑,声音里全是按捺不住的兴奋,“日焓人调调恒星自转的参数,就能间接改了它内部核聚变的强度;这装置的力场数据里也一样,调一种力的参数,其他力的数值就跟着变……难道这四种力之间,也有这种‘动一下全身都跟着变的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他猛地起身,走到修炼舱前。
nbsp三相阶修炼时掌握的“动态平衡”技巧瞬间浮现在脑海。
nbsp曾用三缕念力分别控制体内三处能量节点,通过微弱共振让它们协同运转。
nbsp“四力的波动频率各有不同,如果我把念力分成四缕,分别对应强核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的频率,再用量子共振把它们串起来,会不会有新发现?”
nbsp没有丝毫犹豫,林轩进入修炼舱,闭眼凝神。
nbsp念力在意识操控下缓缓拆分,一缕缠绕着强核力特有的高频波动,一缕带着引力沉稳的低频震颤,另外两缕分别匹配电磁力与弱核力的频率,四缕念力如同四条细弦,悬浮在他身前。
nbsp接着,他调动精神力,让四缕念力之间产生微弱的量子共振,如同给四条细弦轻轻拨动,传递着同步的振动。
nbsp下一秒,修炼舱连接的监测屏突然亮起警报,强核力参数出现异常波动,这是以往实验中“失控”的前兆。
nbsp林轩心头一紧,正想撤回念力,却瞥见屏幕上的引力曲线竟跟着强核力的波动,出现了微小却稳定的同步起伏。
nbsp“没失控?”他瞪大双眼,盯着屏幕不敢眨眼,“强核力明明在波动,却没有像以前那样脱离控制,反而带着引力一起动……这不是巧合!”
nbsp随着念力的稳定输出,监测屏上的四条曲线逐渐找到了平衡节奏。
nbsp强核力的“越界”倾向被抑制,引力的波动始终与它保持着微弱的同步,电磁力与弱核力虽未明显联动,却也维持着稳定的基础数值。
nbsp这是六年来,科研舱监测屏上第一次出现稳定的四力共存曲线。
nbsp但,惊喜远不止于此。四力共存的稳定状态,竟在一场突发危机里,给了林轩念力修为一个措手不及的巨大突破。
nbsp当晚,科研舱突然响起刺耳警报,一块因舰体轻微震荡松动的合金构件,正从顶部滑轨脱落,直砸向下方的力场监测仪。
nbsp林轩根本来不及多想,本能地抬手指向构件,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拦住它!”
nbsp下一秒,那半米长的合金构件竟骤然停在半空,像是被无形的屏障稳稳托住。
nbsp更让他惊喜的是,随着他心念微动,原本笔直的构件边缘竟缓缓弯折,顺着他的本能意愿,化作一个弧形的防护挡板,恰好护住了下方的监测仪。
nbsp直到警报声渐歇,林轩才盯着指尖那股仍未消散的力场,猛地反应过来,自己竟在应急关头,本能催动念力实现了外物变形!
nbsp这比在修炼舱里刻意尝试千百次,都更让他心潮澎湃。
nbsp这第五阶的外物变形能力,和林轩自身的幻形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nbsp二者核心都是依托对四大基本力的精准调控实现形态改变,且能量源头均与高维层面相关,自身幻形靠熵晶石高维能量,外物变形需念力联动高维层面的四力操控。
nbsp比如自身幻形时,熵晶石能量驱动强核力重构机械外层、弱核力调节形态活性、电磁力匹配环境表象、引力场维持平衡。
nbsp外物变形则是念力牵引四力作用于外部物体,像用强核力改变金属分子密度、电磁力校准岩石反光率,本质都是“以高维能量为基础,借四力实现形态塑形”,又各有不同、互为补充。
nbsp比如自身幻形更偏向“主体适配”,是熵晶石能量+混合液信号转化驱动的“被动主动结合”形态调整。
nbsp靠混合液感应微粒捕捉环境信号,经生物电凝胶转化后,驱动四力改造自身机械躯体,既能复现地球肉身、又能模拟植物岩石,核心是让“自己”融入环境,适合隐蔽伪装。
nbsp而外物变形是“客体操控”,完全依托念力四级的力场调控逻辑,如“四域”阶段的力场分区、“五维”阶段的空间维度拓展,念力作为主导者,为四力划定作用于外物的范围,协同完成变形,核心是让“外物”随需求改变,可用于搭建屏障、破解机关,相当于念力操控的“外力延伸”。
nbsp二者的核心差异与互补性也很明确。
nbsp自身幻形的关键是“熵晶石能量+环境信号感应”,无需念力介入。
nbsp然而,处于四级念力水准的外物变形能力存在明显局限,制约了其在更广阔场景中的发挥。
nbsp第一是距离限制。仅能对近距离范围内的物体生效,无法实现远程操控,大大缩减了战术覆盖范围。
nbsp第二是体量限制。变形对象的体量极小,能力应用完全局限于林轩个人层面的战术操作,远达不到舰队级等大规模作战或任务所需的体量标准。
nbsp第三是时限限制。变形效果并非永久存在,而是有明确的时限,具体时长需根据念力消耗、物体材质等实际情况而定,持续作战或任务中需频繁补充念力以维持效果。
nbsp不过,这种只能算作初级的外物变形能力对于伊瑟拉念力史来说,都已是破天荒第一次的事。
nbsp要知道,伊瑟拉历代念力者最多只能做到“操控外物移动”,从未有人能突破“改变物体形态”的桎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当林轩通过远程即时通讯设备,把自己用念力将金属碎片捏成战术匕首的画面传给几位长老时,瑟隆先是盯着屏幕沉默了三秒,随即猛地一拍石桌,声音里满是难以抑制的激动:“突破了!终于突破这道坎了!林老弟,你简直是旷古奇才,伊瑟拉念力文明在你这才得到了真正的弘扬!”
nbsp旁边的瑟兰长老和莱拉夫人也纷纷附和,他们反复回放画面确认细节,已经开始念叨要把这一成就刻进念力圣殿的功德碑,通讯频道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欣喜与赞叹。
nbsp五阶的突破,映射在修炼舱监测屏上,第一次出现稳定的四力共存曲线。
nbsp这可不是普通的能量平衡,而是将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这四大基本力,从以往的相互排斥、紊乱冲撞,变成了如同齿轮咬合般精准适配的稳定状态,这样的大一统景象,在伊瑟拉的修炼史里,从未有过任何实际记录,只在最古老的秘典残页中留有只言片语的猜想。
nbsp12.5nbsp强力解绑雾装置解析出现突破口
nbsp林轩刚从修炼舱里出来,身上还带着未散的能量余温,目光就被屏幕上那条平滑的曲线牢牢吸住。
nbsp他快步跑到科研舱监测屏跟前,手指在屏幕上反复划拉,一会儿放大某段数据细节,一会儿切换到历史记录对比,一个劲儿确认每组数据是不是真的,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生怕眼前的景象是仪器出错造成的幻觉。
nbsp过了好一会儿,他拿起记录笔,在实验日志上使劲写下:“四大基本力不是各干各的!强核力一有变化,就能‘拉着引力一起动,就跟日焓族靠恒星自转调整行动似的。高等文明的关键,就是找到这种‘动一下就能带动全身的关联点!”
nbsp他当即调出E73遗留的“暗物质晶体适配阈值表”,将此次实验捕捉到的“强核力引力同步波动数据”逐行代入。
nbsp原本模糊的装置力场参数图谱,竟开始浮现清晰的轮廓。
nbsp阈值表中标注的“30%能量输出对应弱核力稳定区间”,与实验中强核力波动时引力的补偿数值完全匹配,顺着这一关联,他成功反推出装置核心回路中“力场传导模块”的基础参数。
nbsp半个月后,林轩将日焓文明“恒星能量循环模型”里的共振公式输入实验终端,又在暗物质晶体反应堆旁架设了三台力场捕捉仪,正式启动能量输出调节单元的破解实验。
nbsp他先将强核力诱导器的波动幅度调至37.2赫兹,对照共振公式推导引力补偿系数。
nbsp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当这个数值稳定跳出时,第一台力场仪捕捉到了引力场的微弱适配信号。
nbsp接着,他通过调节晶体反应堆的供能强度,让引力变化曲线呈现阶梯式下降,再反向代入公式计算暗物质晶体的能量损耗率,第二台仪器随即记录下损耗率与引力波动的线性关联。
nbsp每一个参数的确认都像在解锁一把小锁,从强核力阈值到引力适配区间,从暗物质损耗规律到能量传导效率,最终串联起装置17%的力场参数图谱。
nbsp这些参数虽未覆盖装置全部核心,但已能初步解释“解绑雾为何能定向屏蔽单一力”的底层逻辑。
nbsp原来解绑雾的粒子结构会随特定力场参数调整,只与目标力产生共振抵消,这为后续解析打下了关键基础。
nbsp实验收尾时,终端突然弹出一条异常数据:当强核力波动频率突破临界值时,引力场会同步出现量子级别的纠缠反应,且这种关联稳定可复现。
nbsp这让林轩瞬间攥紧了拳头,“强核力与引力存在量子纠缠关联”的猜想,竟被首次证实。
nbsp这一天,成为林轩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nbsp此次实验成功解析出强力解绑雾装置17%的力场参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nbsp更关键的是,那个意外证实的量子纠缠关联,像一把偶然找到的“钥匙”,终于为他打开了探索四力统一高阶理论的第一道缺口。
喜欢。
第12章 (总第190章)五维阶的成功突破与外物变形能力的意外收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