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舞勺临街知髫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是悲是喜(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妙书网]https://m.miaoshuwo.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若施以同样的力道,矛的头部尖细,对所攻击事物的伤害比起半人大小的盾所造成的伤害更大,所以在街头耍艺的江湖人士多数是手持矛而非盾,矛有着显而易见的攻击性,一矛在手,攻守不愁。”有位公子这样说到。

    有道理!上一次来贝府的途中曾见街头有人在展示武艺以谋生计,他们手中拿的就是矛,原以为他们是生活不易只剩下了可以挥舞的矛,没想到这样做竟然有道理可循。

    “盾的个头大,人蹲下时足以遮盖身形,是天然的防守利器,若为攻击,受到伤害的面积大,短时间内的恢复能力严重受损,更甚者影响到一段时间的战斗力。可谓攻守皆可为。”说这话的又是一位公子,听着他的话语能让人联想到战时两军交战时的情景。既然有着可以想象得到的生动逼真那这结论必然立足细微,涵盖全局。

    “盾的重量常常超过矛,矛更易携带”

    “矛的制作工序繁多,得细细打磨,盾反而看着像是依凭模板可得”

    “图样有别也是盾的奇妙之处,暗藏玄机”

    “矛的细长类似剑与箭,可以一招致命”

    “说着说着这就说到武术了”

    “这原本讨论的不也是攻守武器么”

    “攻守不易,避难(二声)为上策”

    “恐无端利器伤人?律法犹在”

    “与其考虑事后惩处不如考虑事先平心静气以衡平德行”

    “未予攻击的武器仅为手中平凡事物”

    即使“才女”来临,她所说的话难道能比得过此前在场各位所讲的种种之和?

    难!

    在这里庆公子不是主角,刚刚加入的我与晴画亦不是主角。并非以家世声名博取关注,而更像是主角之名一分为众般,重在参与,合理即可。

    观点层出不群,不过我听了半天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若论攻击,迅捷而有力的出击适合用矛,而瞬间击退敌方数步以及延缓、弱化彼方攻击则适合用盾。若论防守,猝不及防的防守不适合用矛。

    如果一早想到这几点就好了,现如今大家说着说着有些偏离主题,且争论没有停止,矛盾与否,倒显得无关紧要了。

    抬眼望四周,偌大的园子,数我所站立的这处湖畔亭台热闹,其他地方公子与姑娘们三三两两相聚,所说的也不过是脂粉颜色与家世才情吧。鲜少见面应该不会询问所佩宝剑源自何处。

    传闻中的大皇子迟迟未现身,贝家二公子也早已不在附近。

    如果身边的人都与我年纪相仿那我们应该会苦想数句诗词然后故作轻松地应付这学识不能轻易次于同龄人的尴尬局面,不然虽说常常会见面可言谈举止到底会底气不足些。

    过不了多久话题自然而然会变成轻松日常,琴弦产地,书法名家,就连上古时代的传说都有涉及,像这样郑重其事地讨论“武器”的强与弱还从来都没有过。

    如果有年长者在旁点评的话也许会笑着讲一句“少不更事”,年少而博览群书者大约在想“且看‘英雄少年时”。

    再过一年,两年,亦或三五年,自信满怀、神采飞扬地抒发己见的也许就是今日旁人眼中的小少年了。想想还真是只争朝夕,未来可期。

    名义上的闲散墨客如我参加这样的活动跟着哥才是正解,放眼望去我的身影简直就是为了光明正大地仰视别人,这样子再不讲几句话也许就被忽视了。

    在附近转转,欣赏贝府的景致也方便整理整理思路。

    刚过小花园就是假山所在的地方,这才发现假山这边聚了好多人,看着却并不拥挤,行人三三两两相聚,少有高谈阔论者。相比湖畔的“吵嚷”这边“安静”的可称之为不同寻常。难道那位一直未曾谋面的大皇子是这里这么多人的其中一个?早前听闻皇室中人就算乔装打扮成平民也会有一两样显示身份的配饰,随身带着常人却看不出来,不然怎么在必要的时候亮明身份好让官员百姓惊呼呢!

    这样想是对的,这些人之中一定有一位低调内敛的公子,穿着和十里堡其它才子相仿,不喜争吵或者此时适合听取别人的意见?可能正仔细观察着假山上的某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在题为“舳舻千里”的雕塑旁感慨船只连

第九章 是悲是喜(2)[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